基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三体》系列英译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4 11:47
本文选题: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切入点:性别意识 出处:《山东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尽管科幻小说是文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体裁,中国科幻文学在国内外受到的关注度却一直不高。随着著名科幻小说家刘慈欣先生的代表作——《三体》三部曲的问世,这一局面被彻底打破。自2014年至2016年期间,《三体》系列的英译本相继出版,一经发行即获得"2014年星云奖最佳小说"提名并被评为"2015年雨果奖最佳小说",受到科幻文学爱好者的广泛赞誉。凭借刘慈欣的史诗级巨著《三体》及其优秀的英译本,中国科幻小说逐步从世界科幻文学界的边缘走向中心。关于《三体》系列巨作的文学,科技和社会价值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非常丰硕。另一方面,由于其英译本的出版时间较短,对《三体》系列进行英译研究的论文或专著凤毛麟角,且全部局限于对系列小说中的某一本来进行分析,不够全面。因此,本文不仅讨论译者在翻译《三体》系列小说时所采用的策略,同时研究三个译文中体现出的性别意识和译者的主体性,从而揭示三部译作共同反映出的女性主义观点及意识。本文以女性主义翻译观为理论指导,兴起于20世纪末的女性主义翻译思潮为翻译学界开拓了全新的研究视角。随着翻译研究中"文化转向"的出现,女性主义翻译家注重描述性别意识,译者主体性,意识形态和赞助人(机构)等文本外因素对翻译活动的作用,发展并反作用于"文化转向"本身。诸多女性主义翻译家如张伯伦(1988),西蒙(1996)和弗洛图(1997)等人,倡导通过翻译活动来消除原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重新厘定原文与译文的从属关系。在女性主义翻译观的视角下,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单纯的转换,而是译者对原文的创造性诠释甚至是叛逆性的"改写",因此译者不可以局限于对原文内容的"忠诚",而是应当采用各种翻译策略对原文进行加工和改写。正如西蒙指出的那样,女性主义翻译的策略是一种文化干预的手段,它否定并挑战传统父(男)权社会的权威,从而提高女性的政治、社会地位,彰显译者的身份。在传统翻译观念中,译者曾一度被认为是从属于原作的"仆人",原文和作者才是主体。然而,女性主义翻译观的倡导者不仅着眼于消除文本传达出的性别歧视现象,也强调译者主体性的重要作用,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是后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前提,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大大提高了女性和译者的地位。综上,本文的主旨就是将性别意识和译者主体性的概念置于《三体》系列小说的文本分析当中,探究其英译版本如何体现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所包含的观念。论文采用图里在描述翻译学中提出的研究方法,首先将《三体》译文置于目的语的文化系统当中,继而讨论其传播意义和读者的可接受性(图里,2012:102)。其中包括对《三体》英译本的语言风格,赞助人系统和派生文本等方面进行分析,描述文本的特点,之后在例证分析中对比原文和译本的表达方式,找出英译过程中语言文化的"迁移"现象,厘清译文和原文中的对应关系(图里,2012:102),由此论证文本背后隐含的女性主义翻译观,揭示译文展现出的性别意识以及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去性别化",派生文本以及对原文的"劫持"是女性主义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常用的三种策略,本文在重点章节以实例论证性别意识和译者的主体性,是如何通过这三类翻译手段在《三体》的英译本中得以显现的,并在结论部分点明论文的启示意义以及对今后相关研究的建议。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霭茜;;科幻小说如何让“故事新编”——评刘慈欣的《三体》[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年12期
2 方晓枫;;试析《三体》中三位女性形象的伦理意义[J];文学教育(上);2016年09期
3 徐v灹,
本文编号:17098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1709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