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茶文化思想对我国茶叶产品翻译介绍的影响
本文选题:英国 + 茶文化 ; 参考:《福建茶叶》2017年02期
【摘要】:在十六世纪的时候,欧洲的记载中有"中国茶"一说,在十七世纪的时候,中国茶叶真正的通过贸易市场进入了欧洲市场,喝茶、品茶成为了西方国家的一种普遍消费方式,但是,因为饮茶而形成一种文化体统的却只有英国。英国的茶文化,源自于本国的文化传统和当地风俗,同样也受政治,经济等社会作用,在茶文化逐步成型的过程当中,东方国家的饮茶经验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借鉴,历经种种磨难形成属于自己特色的茶文化。"茶叶芳香满英伦",这句话的隐含之意表达了英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本文以英国的茶文化思想作为研究主题,并对我国的茶叶产品翻译的介绍做出了一定的说明。
[Abstract]:In the 16th century, there was "Chinese tea" in the records of Europe. In the 17th century, Chinese tea really entered the European market through the trade market, drinking tea and tasting tea became a universal consumption mode in western countries.However, it is only England that has formed a cultural identity because of tea drinking.The tea culture in Britain, derived from its cultural traditions and local customs, is also influenced by politics, economy and other social roles. During the gradual formation of the tea culture, the tea drinking experience of the eastern countries has also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its development.After all kinds of tribulations to form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of tea culture. "Tea is fragrant in England. "the implication of this expression is that the tea culture in Britain has a long history and is profound and profound.This paper takes the tea culture thought of Britain as the research topic and introduces the translation of tea products in China.
【作者单位】: 陕西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支持: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项目类别:规划基金;项目名称:两套中医译名标准化方案:问题与对策;项目编号:14YJA740019
【分类号】:H315.9;TS9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成;;唯物辩证法视角下的先进文化建设[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2 张莉;马崇启;;服饰的流行与文化价值观[J];天津纺织科技;2006年04期
3 赵红梅;王萍;;如何理解跨国文化交际的重要性[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张莉,马崇启;服饰的流行与文化价值观[J];国际纺织导报;2005年02期
5 周辉;梁惠娥;;试论服装品牌文化塑造[J];江苏纺织;2006年08期
6 张莉,马崇启;服饰的流行与文化价值观[J];纺织科技进展;2005年02期
7 胡桂绵;;优秀企业的文化支点[J];印刷经理人;2009年06期
8 聂幼华;没有硝烟的战场之买卖“文化”的力量[J];中外食品;2002年04期
9 吴荣光;吴兵;;景德镇传统陶瓷文化与区域科技创新的辩证关系研究[J];党史博采(理论);2013年01期
10 姚昆遗;;文化生态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维系[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薛风平;;区域文化对创新能力的影响[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2 李翠玉;文洪朝;;市场经济视角下的文化建设[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3 杨福泉;;再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危机——以云南省为例[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俞岚;;浅论领导在工商文化建设中的作用[A];浙江工商行政管理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作清;;黑龙江文化的发展、特点与创新[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6 张鑫;;黑龙江精神文化初探[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7 陈易洲;邹聪顺;;漳州文化特征浅析——兼谈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8 杨宜勇;董进修;;澳门文化产业前景与定位分析[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张华;郑长兴;;研究所文化建设刍议[A];上海科技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管理研究会论文选编第九辑[C];2002年
10 张守智;;民博会——长春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品牌[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孙若风;机遇:“文化产业”写入中央文件[N];中国文化报;2000年
2 张小明;用传统文化缔造品牌文化辉煌[N];市场报;2003年
3 穆益斌;我们期盼和追求怎样的律师文化[N];法制日报;2006年
4 柳鸿斌;重构现代区域文化 增强九江发展动力[N];九江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单红;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以一种全新的方式[N];无锡日报;2007年
6 本版编辑 易家言 柏文学 金海燕;“洗脚文化”之争争什么[N];中国改革报;2008年
7 孙晓林;推进廉政文化建设[N];吉林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谢颖;中国文化产业在改革开放中前进腾飞[N];人民政协报;2008年
9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局党委书记、局长 冯洪波;实施五大战略 抓好五个一批 为建设和谐邯郸、魅力邯郸、创新邯郸做出积极贡献[N];邯郸日报;2009年
10 中国政法大学 常绍舜;浅谈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心主义特征[N];人民政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平聚;深圳创新文化系统的形成与演变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2 杨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界定与评价[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3 白芸;理解学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允熠;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D];南开大学;1997年
5 王云芳;迁徒流变中的文化传统:境外鲁籍作家创作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刘艺;镜与中国传统文化[D];四川大学;2002年
7 周桂君;现代性语境下跨文化作家的创伤书写[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朱逸宁;江南都市文化源流及先秦至六朝发展阶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星;楚文化语境中的道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邓春梅;水田人民俗文化传播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3 姜康;云南傣族、白族龙舟(船)制作文化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5年
4 潘晓磊;甘肃省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5 刘胜男;论英国保守主义政治文化对其政治制度的塑造[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6 李亚威;20世纪50-70年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叙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7 朱虹;主题空间的表达与文化符号的提炼[D];上海大学;2015年
8 何虎;文化、语言与颜色认知的关系:蒙古族与汉族大学生的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9 刘倩;稷山高台花鼓的艺术特征及传承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10 张明轩;语用学视角下的李安电影及其所反映的跨文化交际现象[D];山西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410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1741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