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英语论文 >

空间概念迁移:来自中国学习者英语状语和介词习得的证据

发布时间:2018-04-14 15:31

  本文选题:空间概念迁移 + 英语学习者 ; 参考:《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语言迁移是影响二语习得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二语习得研究范式的转变语言迁移研究理论也几经沿革,研究重点从早期对比分析框架下的语言结构对比转向近期基于认知语言学的对二语学习者认知因素的探究。作为语言迁移研究的最新理论,概念迁移假说(Conceptual Transfer Hypothesis)提出“一个人在习得一种语言时所获得的概念和概念化模式会影响此人对于其他语言的使用”(Jarvis 2007:56)。该假说致力于探讨认知对于语言使用的影响并强调迁移作用的双向性,为语言迁移研究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理论框架。目前,国外在这一理论框架下围绕空间、时间、运动等多个认知域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近几年,国内对该理论开始有所关注,但在该理论框架下的实证研究还十分有限。因此,本研究拟在概念迁移理论框架下,选择空间域作为切入点,在系统地对比分析英汉空间认知的基础上,考察英汉空间认知差异对我国学习者英语学习的影响。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概念迁移假说合理性的验证,探索导致母语迁移发生的深层认知因素,揭示英语学习中母语迁移作用的规律,从而为更加合理有效地应对母语迁移、提高我国英语教学和学习效率提供参考证据。本研究首先回顾了语言迁移研究理论的历史发展,探讨了迁移理论演变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概念迁移假说的理论内涵与外延,指出衍生自认知语言学和新语言相对论的概念迁移假说把社会文化因素纳入了对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考察,同时把语言与社会文化对思维的影响扩展到了普遍认知层面。随后,本研究基于文献对英汉空间认知做了对比分析,发现两种语言在参照框架和相对位置认知两个方面具有显著差异。一方面,虽然英汉语都采用由“焦点”(Figure)和“背景”(Ground)组成的参照框架,但是在认知顺序上却差别迥异:汉语一贯地遵循从背景到焦点的顺序,而英语则倾向相反的顺序。这一认知习惯对于各自的状语语序分布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单句层面,汉语通常先交代处所状语和时间状语(即背景),再交代主语和谓语(即焦点),而英语则相反;在复句层面,汉语一贯地把状语从句(即背景)置于主句(即焦点)之前,而英语则相反。另一方面,在界定物体的空间位置时,英语通常要对背景物体相对于焦点物体所表现出的维度特征做出强制性判断,并按照维度特征把空间介词范畴化为三类(Quirk et al.1985)。这一范畴化方式也延伸到了时间域中,借助空间隐喻英语中表达时间概念的介词也被相应地范畴化为三个维度类别(Lindstromberg 2010)。相比之下,汉语对于空间维度特征的判断和表达远没有英语那样严格和系统。在完成相关理论梳理之后,本研究简要地概述了概念迁移理论框架下的实证研究并重点综述了基于空间认知差异的二语习得实证研究。基于对英汉空间认知差异的系统梳理和相关实证研究的综述,本研究提出从概念迁移视角考察英汉空间认知差异对我国学习者英语状语语序与介词习得的影响,并构建了空间概念迁移理论框架。鉴于英语状语和介词系统本身极其复杂,所涉及种类和变量繁多,在一项研究中不可能进行全面系统地考察,本研究采用了个案研究的方法:分别在状语方面选择了时间状语和处所状语(以下简称时空状语)以及时间状语从句,在介词方面选择了描述空间和时间概念的最基本介词AT、ON和IN(以下简称时空介词)作为研究个案。具体研究问题为:(1)中国学习者英语时空状语的语序分布有何系统性特征?这些系统性特征受到英汉空间认知差异怎样的影响?(2)中国学习者英语时间状语从句的语序分布有何系统性特征?这些系统性特征受到英汉空间认知差异怎样的影响?(3)中国学习者英语介词AT/ON/IN的空间义和时间义习得有何系统性特征?这些系统性特征受到英汉空间认知差异怎样的影响?在回答上述问题的过程中,本研究还考察了概念迁移与不同输出任务(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关系以及迁移可能性(transferability)(即促进或抑制母语迁移的因素)的问题(JarvisPavlenko 2008:12)。本研究采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学习者语料来自“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2.0版)”(文秋芳等2008)。通过对学习者语料与英语本族语者语料的对比以及学习者口语语料与笔语语料的对比,借助频率与概率的计算,本研究考察了学习者在时空介词和状语语序两个层面的语言习得情况,从中探究学习者二语习得中导致母语迁移的深层原因,进而揭示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的系统性特征。基于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本研究发现:(1)英汉空间参照框架认知差异对中国学习者英语状语语序习得总体上具有显著影响。在单句层面,学习者时间状语语序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前置倾向,与母语语序更加接近,而与目标语差异显著。这说明学习者对于目标语的优势语序缺乏足够的意识,对于目标语语序的内在理据更缺乏认识。在使用目标语时,学习者会不自觉地用母语习惯性思维去支配目标语的形式,从而导致了母语概念负迁移的发生。处所状语语序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后置趋势,与目标语语序更加接近但是仍然与之具有显著差异,说明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受到了母语概念负迁移的影响。相较于时间状语,处所状语后置的频率更高,也更具句法凸显性,从而在促进了正确习得的同时也有效地帮助减少了母语迁移的影响。在复句层面,时间状语从句语序分布总体上呈现出明显的前置倾向,表明受到了母语概念负迁移的影响。概念迁移对由不同连词引导的从句影响程度不同,这是汉语空间顺序象似性、英语时间顺序象似性、句法凸显性等因素交互竞争、共同作用于二语语序分布所导致。(2)英汉空间位置认知差异对中国学习者英语时空介词习得也具有显著影响。一方面,学习者对AT、ON、IN的空间义和时间义总体习得较好,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概念正迁移。因为英汉语在空间维度认知以及由其引申出的时间维度认知上具有共性,这种共性在二语习得中表现为概念正迁移,促进了介词的习得。另一方面,中国学习者对AT、ON、IN的空间义和时间义习得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误,这主要是概念负迁移所导致。因为两种语言的时空维度认知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差异,这给学习者造成了认知困难并导致了概念负迁移,阻碍了介词的习得。总体上,母语的语内认知因素、目标语的语内认知因素、两种语言之间的语际认知因素三者交互作用共同影响二语介词习得。(3)概念迁移程度在不同类型的输出任务之间差异显著。对学习者时间状语和时间状语从句语序分布的调查发现,概念迁移在口语中的作用显著高于书面语。这是由于二语学习者在不同的输出任务中对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的提取程度差异导致。口语输出是在线加工,学习者时间压力和认知负担都比写作时(线下加工)重,因此更依赖内隐知识,而在写作时除了利用内隐知识还可调取外显知识。该发现也表明本研究中二语学习者的外显知识尚有待转化为内隐知识。(4)概念迁移的发生以及作用程度受到输入频率、凸显性以及教学指导的影响。虽然母语和目标语的认知共性和差异是促使概念正、负迁移发生的根本因素,但是并非所有的认知差异都会导致概念负迁移,目标语本身的输入频率、凸显性以及教师的教学指导对于概念负迁移都具有制约作用。这些因素不仅能够帮助学习者减少或克服语际认知差异导致的概念负迁移,还能够帮助学习者克服概念空缺障碍而成功获得新的二语概念。本研究的发现在理论上验证和支持了概念迁移假说的合理性,揭示了英汉空间认知差异对于英语状语语序和介词习得的影响规律、母语迁移与不同输出任务之间的关系、以及促进和抑制母语迁移发生的多种因素,从而深化了研究者对于母语在二语习得中作用的认识。这些发现还充实和丰富了二语习得的理论内涵,也为双语者语言和概念表征研究提供了的参考证据。本研究结果对于英语教学的启示是:英语教学应重视隐性学习和显性教学的结合,强调输入和输出的平衡。一方面,教师应该尽一切可能让学生去接触目标语,加大语言输入量,使学生在频率效应和凸显性的作用下,通过隐性学习来克服母语概念负迁移,获得正确习得;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对目标语和母语的认知理据予以对比阐释,提高学习者对两种语言差异的跨语言意识,通过显性教学减少母语负迁移影响。此外,还要强调目标语口语输出的重要性,从而加速二语学习者外显知识向内隐知识的转化。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31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锡江;;中国学生英语时间状语从句的语序分布与概念迁移[J];现代外语;2016年05期

2 张文忠;魏晓敏;;中国学生英语介词语义知识发展横断研究[J];南开语言学刊;2016年01期

3 张素敏;孔繁霞;;概念性迁移研究:理论与方法[J];外语界;2016年04期

4 蔡金亭;李佳;;语言层迁移和概念迁移的研究方法[J];外语界;2016年04期

5 蔡金亭;李佳;;语言迁移的多维动态理论框架[J];外语教学;2016年04期

6 马春玲;蔡金亭;;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对物体和物质归类倾向的影响[J];现代外语;2016年02期

7 刘晓宇;刘永兵;;英汉上下空间概念的隐喻——基于语料库的比较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年01期

8 李锡江;刘永兵;;新沃尔夫主义时期国外语言迁移研究新发展——即时思维假说和概念迁移假说[J];语言学研究;2016年01期

9 常辉;徐俪珑;Cook,V.;D.Singleton;;《二语习得中的重要话题》评介[J];当代外语研究;2015年11期

10 王海贞;;任务条件、口语产出与分数的交互影响研究[J];中国外语;201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宫同喜;英汉语图形—背景语序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2 张会平;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学习者英语概念迁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伍莹;现代汉语空间维度形容词语义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4 姚春林;汉语母语大学生英语空间介词习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朱春艳;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习得汉语状语的偏误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2 刘燕;英汉复合句语序差异的图形—背景理论阐释[D];山东大学;2010年

3 宁昕慧;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习得汉语单项状语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琳;现代汉语状语语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499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17499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9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