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英语论文 >

图里翻译规范理论视角下《长恨歌》英译本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6 15:26

  本文选题:规范理论 + 《长恨歌》英译本 ; 参考:《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策略的进一步深入,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当代文学走出去也越来越重要。“如何加强中译外研究”这一议题在翻译研究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但这绝非一日之功。逐渐从已有的优秀译作中汲取营养,在以后的翻译中不断改进,中国文学翻译会有长足进步。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将一个城市的人世风景浓缩在一个平凡女子--王琦瑶的一生之中,堪称大陆海派文化书写中的经典之作。该小说发表于1995年,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目前已被翻译成了多种文字。但是它只有一个英文译本,由翻译家白睿文和陈毓贤共同完成,并收到了广泛好评。小说的英译本忠实地呈现了王安忆文学世界里的力与美。目前关于《长恨歌》的研究大都聚焦在它的中文版本上,对该书英译本的研究很少。所以本文旨在借助图里规范理论的指导,对两位译者的文本选择、宏观翻译策略以及具体翻译过程中的处理进行评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图里首先提出了翻译规范理论。在进行了大量文本的个案研究基础上,通过研究译者遵循的规范以及影响译者实际翻译的各种因素,图里把翻译规范划分为初始规范、预备规范和操作规范,之后又提出规范的多样性。在图里翻译规范理论基础上,一些翻译界学者比如切斯特曼、赫曼斯、诺德等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规范理论。相比较而言,图里的理论划分清晰,更加适合分析译本。本文以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为切入点,分别从译者和译文本身两个方面,探讨《长恨歌》译本成功的因素。在译者方面,将从预先规范的角度探析翻译家白睿文为何在王安忆的众多作品中选择了《长恨歌》。在译本方面,研究的重点是从预先规范、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三个层面出发,评析两位译者的文本选择、宏观翻译策略以及具体翻译过程中的翻译技巧。指出《长恨歌》译本中不仅有对原文的删改和增补,而且创造性得运用了斜体、破折号、短段落等。在翻译的语言风格上既接近汉语规范,也考虑到了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较好得体现了译者的不同的翻译规范。可以说,对《长恨歌》的翻译研究不仅仅是对特定文学文本的个案解析,更为中国当代文学翻译如何走出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Abstract]: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strategy of Chinese culture going out,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cultur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e topic of how to strengthen the study of foreign translation has received unprecedented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 studies. But this is by no means a day's work. The Chinese literary translation will make great progress by gradually drawing nutrition from the existing excellent translations and improving the translation in the future. Wang Anyi's novel "Eternal hatred" condenses the world landscape of a city into the life of an ordinary woman, Wang Qiyao, and is a classic in the writing of mainland Shanghai culture. The novel, published in 1995, won the Fifth Mao Dun Prize for Literature and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many languages. However, it has only one English translation, by the translator Bai Ruiwen and Chen Yuxian, and received a wide range of praise.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novel faithfully presents the power and beauty in the world of Wang Anyi literature. At present, most of the researches on the Song of Eternal regret focus on its Chinese version. Therefore,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text selection, macro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the specific translation process of the two translators with the guidance of Tourish normative theory. In the 1980's, Turi first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translation norms. On the basis of a large number of case studies, the translation norms are divided into initial norms, preliminary norms and operational norm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norms followed by the translator and the various factors affecting the translator's actual translation. Then the diversity of norms i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Touri's normative theory, some translation scholars such as Chesterman, Hermans, and Nord have further developed and perfected the normative theory. By comparison, the theoretical division of the map is clear and more suitable for analyzing the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norms in Tu,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success of the translation of the Song of Eternal resentment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translator and the translation itself. In the aspect of translator, it will be explor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eregulation why the translator Bai Ruiwen has chosen the Song of Eternal resentment among the numerous works of Wang Anyi. In the aspect of translation, the focus of the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two translators' text selection, macro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translation skill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pre-specification, initial norm and operational norm. It is pointed out that not only the original text is deleted and supplemented, but also italics, dashes and short paragraphs are creatively used. The language style of translation is close to Chinese norms, and it also takes into account the reading habits of western readers, which better reflects the translator's different translation norms.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translation study of the Song of Eternal resentment is not only a case study of a particular literary text, but also a useful reference and reflection on how to go abroad in the transla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315.9;I0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玮;《长恨歌》主题之我见[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尤祖渝;;《长恨歌》主题之我见[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文子牛;《长恨歌》歌长恨[J];中国妇运;2005年07期

4 易柯,谭茗;读《长恨歌》感怀(二胡独奏)[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88年03期

5 梁万学;略谈《长恨歌》主题的模糊性[J];求是学刊;1991年02期

6 邹剑萍;;电影《长恨歌》与小说《长恨歌》的比较分析[J];当代小说(下半月);2009年11期

7 张荣;;浅析《长恨歌》的主题[J];新课程(教研);2011年04期

8 关攀;;论《长恨歌》的历史沉浮[J];青年文学家;2011年04期

9 廖建生;余慧霞;;《长恨歌》主题探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2年12期

10 彭永武;;执著的爱——读《长恨歌》[J];散文诗;2013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李玫;;文学与影视作品中的上海书写比较——以《长恨歌》为例[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周相录;;《长恨歌》三题[A];东方丛刊(2001年第1辑 总第三十五辑)[C];2001年

3 刘亚萍;;谈《长恨歌》的教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4 刘嘉;;从文学翻译规范论看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在晚清的译介[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5 张冬梅;;从“是”到“应该”——切斯特曼翻译规范理论的逻辑进路与有效性限度解析[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6 罗列;;论20世纪初叶中国女性译者的间接翻译及自觉意识[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7 蓝红军;;发生学:描写翻译研究的新视角[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8 滑丽艳;;长恨歌(第二课时)教学案例[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案例展论文集[C];2013年

9 方梦立;;论海峡两岸人名地名翻译规范、统一的必要性[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大任;捷报网擅播《长恨歌》 法院判赔8000元[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郭青邋实习生 樊晶;危机公关让《长恨歌》一票难求[N];陕西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郭青 本报通讯员 刘骊平;赢在创新——舞剧《长恨歌》营销之路[N];陕西日报;2011年

4 李颖;新版《长恨歌》舞出西安旅游新天地[N];中国旅游报;2011年

5 ;在《长恨歌》的背面[N];中国文化报;2003年

6 杨华;西洽会代表观看大型山水历史舞剧《长恨歌》[N];陕西日报;2007年

7 常扬;舞剧《长恨歌》[N];陕西日报;2007年

8 通讯员 龚亚梅 记者 吴强;数百名环卫职工观看《长恨歌》[N];西安日报;2007年

9 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课题组邋执笔:段亚明 曹敏杰 张雅丽;《长恨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调查与思考[N];陕西日报;2008年

10 陕西宝鸡文理学院文学研究所 马平川;由舞剧《长恨歌》看经典改编[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姚榕华;《长恨歌》与唐代宫廷文化生活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韩庆果;整合文本性的翻译规范理论初探[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刘立胜;翻译规范与译者行为关系研究的社会学途径[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露;图里翻译规范理论视角下《长恨歌》英译本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2 李怡慧;图里翻译规范论视角下小说《长恨歌》英译本中上海市民文化翻译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3 但清波;文化图式理论下的《长恨歌》三个英译本比较与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4 刘丽娟;改写理论视角下《长恨歌》英译本的变异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6年

5 曾颖;《长恨歌》英译本中的王琦瑶形象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6年

6 郑妙;自然主义视角下《长恨歌》与《天香》的比较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5年

7 李东伟;《长恨歌》的变异修辞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姜振月;《长恨歌》:建立现代都市民间神话的一种努力[D];吉林大学;2006年

9 夜梦元;适应性选择: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长恨歌》的英译研究[D];延安大学;2014年

10 齐立石;《长恨歌》意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271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20271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c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