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英语论文 >

英语类比构式的互为依存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9 10:02
【摘要】:A is to B what C is to D结构,简称类比构式,是英语语言中为数不多的结构整齐、不完备表达却具有完备意义的惯用结构,即认知语言学中的构式:形义的结合体。不同于汉语语言关注类比推理,英语强调演绎推理。因此,该类比结构值得研究。关于该构式,根据先前的研究结果,作者发现:从修辞方面着手,许多读者将它视为类比,固定结构。“what”作为连词连接两个独立结构“A is to B”和“C is to D”。它在功能和意义上等同于“as”。毫无疑问,它将有利于读者的理解。然而,它更多的关注表面意义忽视了深层内涵。在句法层面,该构式多被视为比较状语结构。显然并非如此。因为它并非关注两对事物间的简单对比。认知方面,研究主要涉及“图形-背景”以及“IRM”模型,但它们皆将此构式看作以一事体解释另一事体,而忽视了它们之间的互动性。基于此,本文对该“类比构式”做了综合研究。本文采取基于数据研究与定性相结合,加之以内省法,贯穿全文分析的始终。基于“对原型自主/依存关系的认可并不允许我们忽视其他可能性关系,特别是互为依存关系的存在”的核心观点,在“自主-依存”的基础上,作者建立了以凸显、对应、阐释及组构为主要描写因素的互为依存模型。且以认知语义、百科知识观为支撑,以显性表达、隐性表达为切入点,作者探索了该类比构式的句法特征、语义特征、语义建构的过程以及不同水平上语义关系。与先前研究相比,互为依存模型在说明“类比构式”中具有更强的阐释力。类比构式指示关系。通过观察语料,A、B、C和D可以是名词性表达,名词,代词或数词。“Is”可以根据语境变换为不同的形式。A-C,B-D之间为一一对应关系。本文将“A is to B”记为成分1(简称C1),“what”记为成分2(简称C2),“C is to D”记为成分3(简称C3)。基于C1和C3不能独立存在而界定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互为依存。C1预设C3。相反,C3阐释且预设C1。该构式中,C1为主要凸显成分。整个构式关系可以描述为Sc1(A→B)≈Sc2(C→D)。此外,该类比构式的语义建构是鉴于两个依存结构之间的相邻与相似关系建构的,且从显性意义到隐性意义的识解由“what”嫁接。“what”的特殊意义则是通过探索“A is to B”和“C is to D”之间的关系促成的。值得注意的是,该类比构式意义建构的过程需要百科知识的支撑。该构式具有层级性和对应性的句法特征又具有互动性和凸显性的语义特征。语义关系主要为A与B之间的代表性关系,特殊特征关系,影响因素关系,特殊参与者以及整体与部分关系。本文对类比构式做了综合详细的研究。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为语言结构贡献了新的模型也为其他构式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H31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传果;王向阳;;科技英语文体中的类比与隐喻[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2 周山;;《周易》的文本结构及其言说方式[J];哲学分析;2013年05期

3 王艳滨;;现代汉语动量构式“相互依存”的认知分析[J];外语学刊;2012年06期

4 黄星;徐盛桓;;自主—依存框架中的隐语理解机理[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牛保义;;自主/依存联结——认知语法的一种分析模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01期

6 徐盛桓;;自主和依存——语言表达形式生成机理的一种分析框架[J];外语学刊;2007年02期

7 马玉蕾;陶明忠;;语法隐喻·构式·类比映射[J];外语教学;2007年01期

8 张克定;;对称结构的认知语用解释[J];外语研究;2006年06期

9 徐盛桓;;相邻和相似——汉语成语形成的认知研究之二[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马玉蕾,房红梅;类比和隐喻[J];外语学刊;2005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萍;“What-比例式隐喻构式”的IRM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969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27969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f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