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英语论文 >

科普语篇与科学语篇的文体关系——以霍金有关“黑洞”的两个文本为例

发布时间:2022-01-24 02:57
  本文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视角下,以霍金有关"黑洞"的两个文本为例,研究同一科学家的科普著作与科学著作在概念、人际、语篇层面的特征及对应关系。通过描写和分析发现,面向大众读者的科普语篇并非对科学语篇的简化或通俗化处理。作者在科普语篇中打破了科学语篇环环相扣的推理链条,将语义范围更广的语法隐喻析解为意义潜势更为有限的一致性表述,将科学语篇建构的意义重新构建为大众读者能够识解的经验,使他们从另一种命题表达中构建出与科学语篇的专业读者相似但明显不同的心理模型。这一事实说明,科学语篇是对科学探索过程的重构,而科普语篇是对重构的重构。 

【文章来源】:外语教学. 2020,41(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科普语篇与科学语篇的文体关系——以霍金有关“黑洞”的两个文本为例


科学—科普语篇参照框架对比

语篇结构


科普语篇与科学语篇也有明显不同的语篇结构特征。首先,霍金的科普语篇不再沿用科学语篇中环环相扣、逻辑上紧密相连的线性结构,而是切换为逻辑更为松散的非线性并行结构。正如他(2001:1)在《果壳中的宇宙》的前言中所言,科学语篇的线性结构要求上下文之间保持“较强的逻辑关联”。根据图2中两种语篇的结构对比可知,科学语篇以典型的线性结构将逻辑推理过程最终合理推进到达到最大值这一结果,并通过连接词,特别是连接副词,明确了前后句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相反,科普语篇在引入新信息之前新增了背景知识,省略了科学语篇对于极值情况的讨论,同时先后引入了两个参照框架对核心信息进行解释,结尾和科学语篇一样达到最大值。科普语篇中并未保留科学语篇紧密的逻辑关系,读者对一个参照框架的理解并不基于对另一框架,因此理解难度降低并保持兴趣继续阅读。其次,科普语篇采取了与科学语篇不同的衔接策略实现语篇连贯。根据Halliday&Hasan(1985)对衔接关系的分类,科学语篇中连接这一语法衔接手段和上义词这一词汇衔接手段较为显著,而作者在科普语篇中则更常用重复这一词汇衔接手段。重复这一策略无法实现迅速的信息流动,但能够加深读者的印象,因此是科普语篇一个显著的衔接手段。

科普语篇与科学语篇的文体关系——以霍金有关“黑洞”的两个文本为例


6-PS7对应关系


本文编号:36057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36057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5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