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教学法的分歧性任务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表达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基于任务教学法的分歧性任务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表达的影响
【摘要】: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实验的手段,探索分歧性任务这一任务条件对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口语表达三个方面即准确性、流利性和复杂性的影响以及受试对这种口语任务所持有的态度。例数国内外关于任务条件的研究,大多数集中于无构想条件和有构想条件、单项任务和双重任务的研究,对分歧性和聚合性这一任务条件的研究较少。基于先前的研究成果,本研究提出了四个研究问题。研究问题一:分歧性任务是否能提高口语表达准确性?研究问题二:分歧性任务是否能提高口语表达复杂性?研究问题三:分歧性任务是否能提高口语表达流利性?研究问题四:学习者对分歧性任务持什么样的态度?本研究挑选了两个60名受试为兰州大学全日制大二学生。他们来自两个学术英语课的平行班,每个班30名受试。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30名受试。他们都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所以语言处于中等水平。实验为包括前测和后测的准实验设计。自变量是分歧性任务,因变量是测量语言形式的指标即准确性、复杂性和流利性。选取的任务类型是看图说话。实验步骤为先导实验、前测、对实验组的培训、后测、以及针对实验组的调查问卷。首先,在实验开始前进行了先导测验,通过先导测试确定所选实验材料,实验时间、分组、测量与数据分析手段的合适性。为了确保所选受试的口语水平在培训开始前一致进行了前测。在前测中所有受试都被要求完成一项看图说话任务。前测结果显示,两组受试的口语水平并无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开始对实验组的培训。培训要求实验组在6周内完成6次分歧性口语任务;对照组通过学术英语课上的口语练习锻炼口语。最后,在完成所有实验任务后,受试被要求完成另外一项看图说话任务,即本实验的后测。并且要求实验组在后测结束时填写调查问卷。因为本实验中的受试都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所以其语言水平与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三级(PETS 3)相当,都为中级语言水平。并且,PETS 3口试试题多为一些有争议的话题,符合本研究的任务设计要求。根据被试的语言水平和任务本身的认知负担,选取Heaton(1966)Composition through Pictures中的两个六幅组图作为前测和后测看图说话的材料。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和后测的口语表达在准确、流利、复杂方面的成绩得出研究问题一、二、三的实验结果;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得出研究问题四的实验结果。笔者对所有受试的前后测的录音进行转写并打分。被试音频形式的口语产出被转写为正常的书面形式。判断准确性的指标采取无错误小句与全部小句比率(Foster and Skehan 1996);流利性采用速率B,速率B的计算方法是每个讲述者产出的音节总数减掉所有重复、重组和被替换的音节、词、词组等排除在外除以用来完成任务的秒数,再乘以60。复杂性采用C单位测量法:用总的小句的数量除以总的C单位的数目(FosterSkehan,1999)。数据分析使用SPSS11.5单样本K-S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分歧型任务对中国大学生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复杂性有显著积极影响,对流利性无显著积极影响。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试都认为分歧性任务有趣而且有益。他们认为分歧性任务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练习英语和与同学交流的机会,不仅有利于他们提高英语口语水平,而且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改善与同学的关系。最后本文结合Long的互动假设理论、Swain的可理解性输出假设以及认知负荷理论,对所得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本研究是对分歧性这一任务条件的实证性研究,是对国内任务条件研究的有效补充。本研究在分组,口语表达三个维度的测量方面存在不足。
【关键词】:分歧性任务 口语表达 中国英语学习者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19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8-9
- Abstract9-12
- 摘要12-19
- List of Abbreviations19-21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21-26
- 1.1 Research Background21-23
- 1.2 Purpose of the Study23
- 1.3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23-24
- 1.4 Scope of the Study24-26
-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Background26-42
- 2.1 Task-based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26-32
- 2.1.1 De finition of Tasks27-28
- 2.1.2 Task Condition as Rese arch Variable s28-30
- 2.1.3 Conve rgent and Dive rgent Tasks30-32
- 2.2 Long’s Interaction Hypothesis32-34
- 2.3 Swain’s Output Hypothesis34-37
- 2.4 Cognitive Load Theory37-42
- Chapter Three Literature Review42-52
- 3.1 Previous Studies on Task Conditions at Abroad42-49
- 3.1.1 Previous Studies on Task Condition within Interaction Hypothesis42-48
- 3.1.2 Previous Studies on Task Condition within Cognitive Load Theory48-49
- 3.2 Previous Studies on Task Conditions at Home49-52
- 3.2.1 Previous Studies on Task Condition within Inte raction Hypothesis49-50
- 3.2.2 Previous Studies on Task Condition within Cognitive Load Theory50-52
- Chapter Four Research Design52-60
- 4.1 Research Questions and Hypotheses53-54
- 4.1.1 Rese arch Questions53
- 4.1.2 Expe rime ntal Hypotheses53-54
- 4.2 Experime ntal Design54-60
- 4.2.1 Expe rime nt54-56
- 4.2.2 Variables56-57
- 4.2.3 Hypothesis Testing57
- 4.2.4 Proce dures57-60
- Chapter Five Method60-71
- 5.1 Pilot Study60-61
- 5.2 Participants61-62
- 5.3 Instruments62-63
- 5.3.1 Pre -test and Post-test62-63
- 5.3.2 Questionnaires63
- 5.4 Task63-65
- 5.5 Materials65-66
- 5.6 Control of Intervening Variables66
- 5.7 Measures66-70
- 5.7.1 De finition of CAF66-67
- 5.7.2 Accuracy67-68
- 5.7.3 Flue ncy68-69
- 5.7.4 Complexity69-70
- 5.8 Data Collection70-71
- Chapter Six Results and Discussion71-83
- 6.1 Results of the Pre-test71-72
- 6.2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72-75
- 6.3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75-79
- 6.4 Discussion on the Experiment Results79-83
- Chapter Seven Conclusion83-88
- 7.1 Major Findings83-84
- 7.2 Implications84-85
- 7.3 Limitations of the Present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Study85-86
- 7.4 Conclusion86-88
- References88-102
- Appendices102-108
- Appendix A Material for the Pilot Study102-103
- Appendix B Materials for the Pre -test and Post-test103-104
- Appendix C Materials for Post-test104-105
- Appendix D Questionnaires for the Participants of Experime ntal Group105-108
- Publications of the Author10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清燕;;背景知识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听力理解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年07期
2 程春松;;中国英语学习者增强语副词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徐海;;中国英语学习者需要什么样的例证[J];辞书研究;2009年02期
4 何影;梁茂成;;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中副词与形容词搭配的使用特点[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5 杨晓春;王晓雯;;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调核的感知与理解[J];绥化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6 周大军;田少华;;中国英语学习者观念与策略的相关性研究[J];外语教学;2012年04期
7 刘希硕;;关于中国英语学习者重音分布情况的实证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年08期
8 刘祉灵;;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元音卷舌化现象的分析(英文)[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9 张立飞,严辰松;中国英语学习者错误探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胡行超;;通过隐喻提高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文化意识[J];南昌高专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源;;中国英语学习者听力理解中语流切分能力的实证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马书红;M.Th.B.Th.;;语言规约,文化概念与词的使用体验(英文)[A];2010年贵州省外语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邵朝霞;;中国英语学习者词汇习得“石化”认知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骆薇;;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情态动词使用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钟书能;;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名词化习得的认知语言学实证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刘艳秋;;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范琳;中国英语学习者叙述性语篇即时主题推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顾晓乐;基于恭维行为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语际语用能力发展之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李更春;中国英语学习者程式语心理表征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孙炬;中国英语学习者中介语书面叙事语篇时序性的横断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李有诚;[D];复旦大学;2012年
7 李宗宏;形式和内容图式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文本理解的交互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马书红;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空间介词语义的习得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9 闫秋燕;误读观照下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诵读过程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聪;中国英语学习者情感概念逆向迁移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林岚;基于中国用户需求的英汉学习型词典微观结构的构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3 彭立宏;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的名词短语使用对比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4 邓元;水平配对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合作写作中的二语学习的影响[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5 吴秀秀;基于语料库的英语程式语习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马艳;中国英语学习者空主语和空宾语的习失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王晓芳;中国英语学习者Wh-疑问句习得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荣丽娜;中国英语学习者对UP&DOWN的隐喻用法的习得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9 吴佩倩;中国英语学习者中动结构习得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甘霖;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词汇构式化能力培养[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920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692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