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英语论文 >

双语视角下的中式英语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6 13:47

  本文关键词:双语视角下的中式英语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式英语 双语 共同底层概念基础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二语习得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因此,双语使用者在数量上已经超过了单语使用者。中式英语是汉语使用者在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因受母语思维的干扰及目标语中对应表达的缺乏,而产生的一种语言行为表现。所以,以中式英语为例,通过以英语为母语的双语者对中式英语的识别和判断来对他们的语言行为和语言能力进行分析,是一项合理而有必要的研究。数十年来,“双语观”一直备受争议。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通常从“单语观”的角度来解读中式英语,甚至将其误认为是中介语、有中国特色的英语、中国英语、洋泾浜英语等等。但这些概念都太过于令人误解或困惑,而使得相互间的界限愈加模糊。本文作者从“双语观”的角度对中式英语进行了重新定义和详细分类,并在共同底层概念基础理论(Kecskes,2000a)下分析了中式英语在概念层面的产生原因。基于中式英语及其双语理论的这一研究,作者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后续的采访记录,其目的是为了了解:(1)对于本文作者的中式英语再定义,英语为母语的双语者持有何种观点?(2)他们的汉语学习实践如何影响其对中式英语的判断?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的结果如下:(1)大多数受试者对中式英语的判定与作者对于中式英语的定义是一致的。只有少数受试者因频繁接触和使用中文,已拥有一种共同底层概念基础,而与作者的看法不一致。(2)受试者汉语水平越高,越难识别出中式英语的错误或不地道的方面。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首先,二语学习可以影响学习者以母语为主的概念基础,其影响程度与学习者的二语水平密切相关。其次,在英汉之间,二语习得会对双语者的母语产生影响这一假说在本文中得到了证实。本论文的意义在于以下几点:(1)从双语的视角对中式英语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2)为双语发展过程中二语向母语迁移的研究提供了证据;(3)在二语导致母语磨损、中式英语的积极性以及语言教学方面都提供了一些启示。
【关键词】:中式英语 双语 共同底层概念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10.1
【目录】:
  • ABSTRACT6-8
  • 摘要8-13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3-16
  • 1.1 Objective of the Research14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14-15
  • 1.3 Framework of the Thesis15-16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6-24
  • 2.1 Chinglish from the Aspect of Definition16-20
  • 2.1.1 Definition of Chinglish16-18
  • 2.1.2 Chinglish and China English18-20
  • 2.2 Chinglish from the Aspect of Pedagogy20-21
  • 2.2.1 Chinglish in ESL and EFL20-21
  • 2.2.2 Chinglish and Interlanguage21
  • 2.3 Chinglish from the Aspec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21-23
  • 2.3.1 EFL v.s ELF21-22
  • 2.3.2 Chinglish as Manifestation of EFL and ELF22-23
  • 2.4 Summary23-24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24-32
  • 3.1 Monolingual and Bilingual Views of SLA and Bilingualism24-25
  • 3.1.1 SLA and Bilingualism24
  • 3.1.2 A Monolingual View on SLA and Bilingualism24
  • 3.1.3 A Bilingual View on SLA and Bilingualism24-25
  • 3.2 Term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25-29
  • 3.2.1 Common Underlying Conceptual Base Existing in Bilinguals25-27
  • 3.2.2 Thresholds27-28
  • 3.2.3 Conceptual Fluency28-29
  • 3.3 Issues in the Pedagogical Process29-31
  • 3.3.1 Transfer in Bilingual Development29-30
  • 3.3.2 The Relationship of L1 and L2 in the Mind of Bilinguals30-31
  • 3.4 Summary31-32
  • CHAPTER FOUR REDEFINING OF CHINGLISH32-43
  • 4.1 A Classification of Chinglish32-42
  • 4.1.1 Chinglish~1 and Chinglish~233-36
  • 4.1.2 Chinglish~3 and Chinglish~436-40
  • 4.1.3 Chinglish~5 and Chinglish~640-42
  • 4.2 Summary42-43
  • CHAPTER FIVE A JUDGEMENT SURVEY BASED ONCHINGLISH43-53
  • 5.1 Purpose43
  • 5.2 Subjects, Research Questions43-44
  • 5.3 Questionnaire Design44-53
  • 5.3.1 Results about the Chinglish~1 and Chinglish~245-47
  • 5.3.2 Results about the Chinglish~3 and Chinglish~447-49
  • 5.3.3 Results about the Chinglish~5 and Chinglish~649
  • 5.3.4 An Interview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49-53
  • CHAPTER SIX FINDINGS AND IMPLICATIONS53-60
  • 6.1 Findings53-54
  • 6.2 Implications54-58
  • 6.2.1 L1 Harmed by the Use of L254-56
  • 6.2.2 Positive Aspects of Chinglish56-57
  • 6.2.3 Implications for Language Pedagody57-58
  • 6.3 Conclusion58-60
  • REFERENCES60-62
  • 中文参考文献62-63
  • APPENDIX63-67
  • ACKNOWLEDGEMENTS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静;试论在英语写作中如何避免中式英语[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2 张锦龙;谈中式英语多余词、重复词[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4年03期

3 陈三东;中式英语特点浅析[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阮玉慧;中式英语与中国英语[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李卓,解丽丽;“中式英语”的主要表现及原因[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郑健全;朱晓轩;;从“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谈英语教学[J];社会科学家;2005年S2期

7 曹宁;;也论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郑晶;;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之对比分析[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6年06期

9 程媛;;中国英语的特点及与中式英语的区别[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易安银;;浅析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郑晶;;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之对比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蔡莉;;试论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关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3 陈利红;;从英汉不同思维模式解读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A];贵州省外语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俞碧芳;;外事商贸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及对策[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李昂;;经济词汇英译之我见[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承影;中式英语不光雷人[N];中国文化报;2009年

2 旅美文化学者 常江;为“中式英语”说两句公道话[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乔继红;什么造就了《中式英语》的成功?[N];经济参考报;2011年

4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潘文国;规范英文译写告别“中式英语”[N];中国教育报;2014年

5 钟海之;“中式英语”受追捧 应学老外包容度[N];世界报;2009年

6 译言;“已被尝了三口的冰激淋”[N];世界报;2009年

7 记者 潘旭;长三角联手,向“中式英语”标识宣战[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8 本报记者 靳晓燕;生活、语言,谁牵引谁[N];光明日报;2011年

9 本报实习记者 刘婵;从洋泾浜一路走来的中式英语[N];中国文化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媛;[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5年

2 刘新飞;第三空间中的文化杂糅—黄哲伦《中式英语》的文化翻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3 孙冬雪;高中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4 刘剑龙;汉英交替传译中中式英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5 吕岩;汉译英口译中译员的中式英语分析[D];外交学院;2016年

6 王锦年;运用语块教学法减少初中生英语写作中中式英语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7 胥娟;汉英口译中的中式英语处理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江璐;释意理论视域下出版物和硕博士论文中的中式英语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4年

9 张楠;双语视角下的中式英语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10 吕鹭;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研究内容及方法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417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7417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8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