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中关于身份和权力关系的批评性语篇分析
本文关键词:《紫色》中关于身份和权力关系的批评性语篇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批评性语篇分析 及物性 情态 语态 身份 权力关系
【摘要】: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批评性语篇分析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学思潮兴起并迅速发展起来。它最大的特点是将语篇看作是一种社会实践,强调社会环境在语言生成和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批评性语篇分析注重研究话语、权力和意识形态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来揭示隐藏在语篇背后的权力关系、阶级关系以及不平等的性别关系等。批评性语篇分析研究如火如荼,目前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新闻语篇、演讲语篇等大众语篇的解析。小说《紫色》于1982年问世,次年就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奖,爱丽丝·沃克名声鹊起,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黑人女作家。小说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美国南方农村,女主人公茜丽是一位饱受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双重压迫的黑人女性。她在14岁的时候被继父强奸,生下两个孩子以后,小孩被送人而她也被继父残忍的嫁给了一个鳏夫X先生。X先生对茜丽百般虐待,甚至连X先生的孩子也能肆意欺负她。茜丽忍气吞声,只能写信向上帝倾诉她内心的酸楚。后来在X先生的情妇莎格和儿媳索菲亚的帮助下,茜丽认识到自身的价值,离开X先生,变成了一个独立的新女性。由于本篇小说涉及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两大问题,这与批评性语篇分析所倡导的通过文本揭示隐藏在语言中的不平等关系和权势关系之功能相吻合。而且在小说中,沃克自觉地关注并刻画了女主人公在身份认知觉醒过程中其语言表达的变化,因此选取本篇小说进行批评性语篇分析切实可行。本篇论文主要是运用批评性语篇分析的分析方法和理论工具,即系统功能语法来分析小说中错综复杂的身份变化和权力关系的。首先运用从及物性系统中最常用的三大过程理论: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和关系过程来分析女主人公如何从最初的趋向于以心理过程和关系过程为主来表现内心的感受、情感到后来趋向于使用物质过程来表示她对周围事物和他人所施加的影响,表达自身渴望获得与男性平等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其次,从情态词使用方面分析了女主人公如何从最初频繁地使用低值情态动词和副词来表达内心的不确定,不自信到后来越来越多地使用中值或高值情态动词或副词来表达对自己自信以及对某一事物的确定性。最后,从语态方面分析了女主人公如何从最初使用疑问句向他人获取信息到最后的使用陈述句和祈使句来表达自己的判断,建议或命令。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本论文提出通过系统功能语法可以有效地分析小说中的人物语言的变化过程,从而逐步揭示文本中人物的身份变化和权力变化。
【关键词】:批评性语篇分析 及物性 情态 语态 身份 权力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15
【目录】:
- Abstract3-5
- 摘要5-8
- Introduction8-10
-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10-16
- 1.1 Previous Studies o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 for short)10-12
- 1.1.1 Studies on CDAAt Home10-11
- 1.1.2 Studies on CDAAbroad11-12
- 1.2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Color Purple12-16
- 1.2.1 Studies on The Color Purple At Home12-14
- 1.2.2 Studies on The Color Purple Abroad14-16
-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Framework16-26
- 2.1 CDA16-19
- 2.1.1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CDA16-17
- 2.1.2 Some Important Concepts in CDA17-19
- 2.2 Halliday’s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SFG for short)19-24
- 2.2.1 Ideational Function20-22
- 2.2.2 Interpersonal Function22-24
- 2.3 The Relation Between CDA and SFG24-26
- Chapter Three Methodology26-29
- 3.1 Research Subject26
- 3.2 Research Question26-27
- 3.3 Research Method27
- 3.4 Research Procedure27-29
- Chapter Four Analysis of Identity and Power Relations in The Color Purple29-58
- 4.1 Social Background of the Writing29-30
- 4.2 Identity in The Color Purple30-46
- 4.2.1 Transitivity and Identity in The Color Purple31-40
- 4.2.2 Modality and Identity in The Color Purple40-42
- 4.2.3 Mood and Identity in The Color Purple42-46
- 4.3 Power Relations in The Color Purple46-58
- 4.3.1 Transitivity and Power Relations in The Color Purple46-53
- 4.3.2 Modality and Power Relations in The Color Purple53-56
- 4.3.3 Mood and Power Relations in The Color Purple56-58
- Conclusion58-63
- Acknowledgments63-64
- Bibliography64-67
- 作者简介6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斌;批评性语篇分析:问题与讨论[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严轶伦;;基于预设的批评性语篇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7年06期
3 李婧;;批评性语篇分析:理论和方法[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2期
4 王冬梅;;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理论来源及主要方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5 张宵;田海龙;;从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理论渊源看其跨学科特征[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6 田海龙;高德辉;;批评性语篇分析视角下的隐喻再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7 唐毅;;影视剧视频改编背后的权力关系分析——批评性语篇分析理论的启示[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8 李向勤;试论批评性语篇分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李素玲;批评性语篇分析:发展概况及应用前景[J];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05期
10 张璐;;批评性语篇分析理论溯源[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骆薇;;新闻报道的批评性语篇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菁;;2012年奥巴马获胜演讲的批评性语篇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王菁;;从批评性语篇分析角度解读政治演讲中的隐喻使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辛斌;;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社会-认知取向[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艳芳;批评性语篇分析修辞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颖然;对中外媒体有关斯诺登事件新闻报道的批评性语篇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2 杨坤;中美新闻媒体中有关中日关系报道之批评性语篇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3 金慧;《紫色》中关于身份和权力关系的批评性语篇分析[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4 郭静;希拉里克林顿竞选演讲的批评性语篇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杜灏;奥巴马竞选演讲的批评性语篇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陈雪;对政治新闻的批评性语篇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7 宫智君;对海盗袭击报道的批评性语篇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8 纪卫宁;批评性语篇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冯菲菲;关于奥巴马演讲的批评性语篇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员亚玲;政治新闻报道的批评性语篇分析[D];青岛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791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779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