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的诗歌翻译与格律诗学的生成
本文关键词:闻一多的诗歌翻译与格律诗学的生成
更多相关文章: 闻一多 格律诗学 《希腊之群岛》 翻译 抵抗
【摘要】:闻一多通过有意识地选择各体英语格律诗进行翻译,又在创作和理论构建中译介、引用并实践英语格律诗学,以此抗拒新文化运动中白话新诗的主流意识形态,质疑其主导地位,为其现代格律诗学的合法性赢得话语权。本文主要通过梳理闻一多几乎湮没的译诗《希腊之群岛》,及其他格律译诗,阐述其格律诗学在其翻译与创作的互动、互证中的构建生成;认为他以此反抗主流诗学,扭转了新诗的非诗化发展趋势,同时也为新诗在回归诗歌本体的诉求中开辟了一条融合中西的格律诗学通途。
【关键词】: 闻一多 格律诗学 《希腊之群岛》 翻译 抵抗
【基金】:华侨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项目“翻译与新诗的生成”[项目编号14SKBS102]之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五四先驱者当初冀望通过新文学运动,改变中国的文化现状。运动伊始,他们为了建立新的文学规范,毅然与古文决裂。而“打破现状的方法不外两种,一是返古,一是引入外国势力”(梁实秋,“现代”246)。胡适诸公的目标就是要以白话在文学的各个层次取代文言的经典地位,不仅拒绝返古,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霆;;从黄淮创作谈格律体新诗建设[J];文艺争鸣;2008年08期
2 李雁;;传统文化与现代格律体诗歌的关系[J];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3 王力;;中国格律诗的传统和现代格律诗的问题[J];文学评论;1959年03期
4 何镇邦;;“五四”时期关于现代格律诗的初步探讨[J];昆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5 周仲器 ,钱仓水;为新诗格律三辩[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6 陈良运;;试议格律体新诗发展的前途[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04期
7 周仲器;评丁芒的新格律诗观[J];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8 杜荣根;;论现代格律诗的嬗变和发展[J];学术月刊;1987年07期
9 雷业洪;一个粲然耸立的新山系——新时期新格律诗系统初探[J];社会科学;1988年01期
10 许霆;鲁德俊;;新诗格律探索七十年[J];黄淮学刊(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毛翰;;新诗格律化的冷思考[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韩海浪;;诗的要素和诗的格律——兼论新诗陷入困境的主因[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卫;;寻找新诗的声音——闻一多新格律论[A];东方丛刊(2000年第3辑 总第三十三辑)[C];2000年
4 王珂;;新诗诗体研究的成绩和问题——诗体建设“伪话题”之争透析[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卞之琳;;一条界线和另一方面[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小如;常熟举行新诗格律与格律体新诗理论研讨会[N];文学报;2007年
2 万龙生;让格律体新诗与格律体译诗比翼齐飞[N];中华读书报;2014年
3 马凯;谈谈格律诗的“求正容变”[N];光明日报;2011年
4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 马凯;再谈格律诗的“求正容变”[N];中国文化报;2011年
5 郑伯农;关于格律诗的回顾与前瞻[N];文艺报;2005年
6 郑伯农;新格律诗的现状及发展[N];人民日报;2002年
7 吕进 重庆市文联名誉主席、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重破轻立,新诗的痼疾[N];中国艺术报;2011年
8 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 马凯;“求正容变”,格律诗的复兴之路[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9 中山大学 张海鸥;关于格律诗词之名称[N];人民政协报;2012年
10 陶保玺;郭小川对中国现代格律诗的贡献[N];光明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绪敏;论新诗体式之演变[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程银春;论孙大雨的格律诗观念与翻译实践[D];西南大学;2011年
2 王海雁;1958-1959年新诗格律讨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3 吴南松;英语格律诗汉译方法回顾与思考[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1年
4 许莎莎;新月派诗人的格律诗翻译实践[D];北京大学;2013年
5 周凤;《格律的幽灵—美国自由体诗歌的文化和作诗法》中的专业词汇英译汉翻译经验探讨[D];兰州大学;2013年
6 袁娜;翻译诗学与汉语新格律诗[D];中南大学;2010年
7 王钒宇;个人之声与格律之美[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8 王晓生;1949—1966年新诗理论与批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8540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854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