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英语论文 >

HOME空间构式的认知阐释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17-09-24 13:16

  本文关键词:HOME空间构式的认知阐释及其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HOME构式 词汇化 标记性 认知机制


【摘要】:语法学者对"HOME空间构式"(如go home)有不同的解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受传统语法影响,认为home是副词;另一种受生成语法影响,认为home是"光杆名词"或"轻名词",构式中存在"虚位介词"。本文从认知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角度探讨HOME构式的形成机制,认为home是路径-背景合并型的卫星语,是语言内在的语法机制(词汇化、标记性)和人类的认知规律(典型范畴、认知突显、经济原则)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对广义的"运动动词+空间名词"构式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外文系;
【关键词】HOME构式 词汇化 标记性 认知机制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英语国家儿童读物中语言知识的提取与分析”(项目编号:2012M52019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313
【正文快照】: 1.0引言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家”都是一个根深蒂固的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2012),汉字“家”有“家庭”和“家庭的住所”两个基本含义。在《牛津英语词典》(第2版)(2009)里,表示家概念的“home”主要指“住所、个人房屋、家庭固定的居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雪;;简论“词汇化”[J];黑龙江史志;2008年08期

2 叶莎;;词汇化的隐喻[J];法语学习;2010年04期

3 潘俊婷;;论“干净”的词汇化与反词汇化[J];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04期

4 李晓钰;;“多/少+N”结构的词汇化及动因[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10期

5 赵云;;以“可是”为例探讨“可x”词汇化[J];语文学刊;2010年18期

6 解竹;;词汇化研究综述[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2年07期

7 应真箭,陈坤明;词汇和概念的影射关系[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董秀芳;;“X说”的词汇化[J];语言科学;2003年02期

9 丁喜霞;训诂与词汇史研究[J];古汉语研究;2005年02期

10 王灿龙;词汇化二例——兼谈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董秀芳;;句法构式与词汇化[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2 周国辉;;实用虚化 虚用实化——语法化与词汇化的辩证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应学凤;;“不大”词汇化试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向征;曾红玲;刘思耘;;汉语不同结构惯用语的听觉词汇化研究[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黄昌静;;英汉双及物构式引申机制对比[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星;现代汉语隐喻簇的认知探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匡芳涛;英语专业词汇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刘红妮;汉语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4 应真箭;二语词汇学习软件中的词聚合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朱元;汉英视觉词汇认知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潘明霞;汉英“身物互喻”词汇对比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7 卡丽娜;乌汉语词汇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刘晓然;双音短语的词汇化[D];四川大学;2007年

9 王洪涌;先秦两汉商业词汇—语义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品;人称系统中词汇与语法的互补[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永好;韩中复合词词汇化对比[D];延边大学;2012年

2 张营;面向信息处理的共现序列“把X”单位性质的辨认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3 苑趁趁;从移动事件的词汇化模式看《红楼梦》的两个译本[D];郑州大学;2015年

4 田明敏;“甚至”类词语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5 程效;“顺手”的词汇化和语法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马继龙;“在”的语法化与“V+在”类结构的词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7 从彩虹;“和”“及”“以及”比较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8 伍春;“X到家”构式的多角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9 胡庆英;六朝以来致使义组合“V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10 丁茂琴;“X着”类介词的词汇化与语法化[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116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9116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c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